2017浙江招警考试:行测每日一练(2017.12.21)
中公舟山人事考试信息网·浙江招警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浙江招警考试题库:【2017浙江招警考试:行测每日一练(2017.12.21)】
政策咨询:
加入2018浙江国省考招警考试群535710552 | 2018浙江狱警考试群201473482 |微信公众号:浙江招警考试网(ID:zjzjksw) | 微博@浙江招警考试 | | 咨询热线:400-6300-999
1.大约六千年前,古巴比伦的人们开始制作黏土代币作为交易的记录。不同形状的黏土代币表示不同的物品。当一次交易需要用到很多代币时,人们就用黏土把它们包裹起来,交易者用削尖的木棍在上面刻上不同的符号,用以表示里面包了些什么。后来一些人想到了更简洁的办法,只需简单地将符号刻在黏土上,就可以表示交易内容,这样就摆脱了烦琐的代币。于是文字被发明了,而这正是文明的开始。
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:
A.古巴比伦的货币发展史 B.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
C.文字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D.古巴比伦人怎样进行商品交换
2.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,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,迁移到南方,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。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,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,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,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,进入拥有季风气候、热带丛林的南方。唐代移民迅速增长,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,之后开始下降,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。此时,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。
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:
A.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
B.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
C.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
D.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
3.“天池”的最早出处大概是《庄子》,原义是指寓言中所说的海,但至少到了南北朝时,人们已开始用“天池”专指那些位于山原之上的湖泊。比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中就特别提到,山西宁武县西南的管涔山上,有一处俗名祁连汨池的湖泊,因其坐落在山原之上,当地人又称其为“天池”。近代以来,随着地理视野的扩大,越来越多景致各异的天池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。时至今日,提到天池,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有两处,一是吉林长白山天池,另一处则是位于新疆博格达峰下的天山天池。
下列说法能在原文中得到印证的是:
A.《庄子》中提到的天池指的是天山天池
B.郦道元首先用“天池”指称山原上的湖泊
C.山西宁武县管涔山上的天池已经趋于干涸
D.“天池”现在的含义与《水经注》相一致
4.在今天南京的清凉山西部,有一段石壁叫鬼脸城,一般认为是古代石头城的遗址,但作为六朝古迹的石头城,却可能不在这里。据专家考证,早在六朝以前,江水就已经逐渐向西迁移。211年,孙权将东吴的政治中心从京口迁到秣陵,并将秣陵改名为建业,次年营建了石头城,东吴大将周瑜曾在石头城操练水兵。这个石头城或应在今天定淮门旁边的四望山上,地势靠近长江。清凉山也叫石头山,不过,它的得名却迟至五代十国,由于江水不断向西迁徙,杨行密所建立的吴国就把石头城迁到了清凉山。
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:
A.历史上的石头城曾多次搬迁 B.孙权营建的石头城靠近长江
C.清凉山是由杨行密所命名的 D.石头城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
5.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、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,独特而集中。村落依山而建,讲究水系与自然的和谐,目连戏和村落、宗族信仰、文化活动紧密联系,徽剧演出的戏台就是村落建筑的组成部分;文房四宝与古建筑中的“文气”融为一体;罗盘制作源于徽州人对堪舆风水的重视;医学与宗族以及山区的药材资源有密切关联;槛联匾额不仅突出了徽州文化的品位,也体现山区丰富的竹木资源……凡此种种,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。
这段文字意在说明:
A.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 B.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
C.徽州文化的传承关系 D.徽州文化的存在基础
参考答案见下页
1.【B】 解析:文段通过介绍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在制作黏土代币中的一些变化,引出了文字的产生。文段最后一句“于是文字被发明了”进行点题。主旨应为“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”。A项,货币发展史在文中没有提及,排除;C项,文字象征文明的开始,但是本文中没有提到文明的发展,排除;D项,商品交换不是文段重点,提及商品交换是为了引出“代币—文字”这一中心。
2.【A】 解析:解答的关键是把握文段中的时间先后顺序。文段属于分—总结构,文段中有明显的时间标示词南宋、3世纪、唐代及13世纪、1700年、此时等,上述不同时间段均有人口迁移,所以文段整体讲述的是人口迁移的过程。文段最后一句:此时,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,概括全文。因此,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。B项文中并未提及;C项人口迁移原因在段首即有交代,但是文中没有进一步进行分析;D项与文段第一句话的意思相近,但属于片面信息,排除。
3.【D】 解析:根据文中第一句判断,A项错误;由文段的第二三句可知,没有说郦道元首先用“天池”指称山原上的湖泊,B项错误;文段没有提及山西宁武县管涔山上的天池趋于干涸,C项错误;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可知,“天池”现在的含义与《水经注》相一致,D项正确。
4.【B】 解析:A项错误,文段中石头城只经历过一次搬迁,并没有多次搬迁;B项正确,由“211年,孙权……次年营建了石头城……地势靠近长江”可以得出;C项错误,杨行密将石头城迁到清凉山,而并非由其命名;D项错误,石头城始建于三国时期不是五代十国时期。
5.【A】 解析:文段首句提出论点: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、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,然后用实例进行论证,结尾与段首再次呼应。全文意在体现徽州文化的特征。B、C、D选项均未体现徽州文化特征的具体例证,不能涵盖文章主旨。
相关浙江招警考试题库推荐:
2017浙江招警考试:公安专业知识每日一练(2017.12.20)
2018浙江招警考试:公安基础每日一练(2017.12.19)
常见问题
我要咨询-
微信公众号:舟山人事考试网
(ID:zhoushanoffcn)
专注舟山公职类考试资讯及备考学习资料推送